先簡要整理「座標系統」,總是要先有「座標系統」,才有「相對位置座標」可以「定位」...
地理座標 Geographic Coordinate
地理資訊系統所牽涉的空間,一般是指地表空間,亦即生活的立體空間。要說明解釋「在何處」的問題,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訂定座標系統,定義生活空間方向與距離,包括傳統使用的東南西北、經緯度、直角坐標…等。
真實世界立體座標該如何轉換至平面地圖?地球為不規則且複雜接近橢球的幾何形狀,而地圖是在平面上表示地球表面的型態,因此需要有系統改變一個形狀上的幾何關係到另一個形狀上:
- 決定地球規則的幾何形狀,稱為參考橢球體(Ellipsoid)
- 將地球上的位置轉移到參考橢球體上
- 將橢球體轉變為平面進行展現
圖(1):地心地固座標系統(ECFF, Earth-Centered Earth-Fixed)與局部切面(左)和橢球/大地水準面(右)示意圖
資料來源: http://www.mdpi.com/sensors/sensors-13-16894/article_deploy/html/images/sensors-13-16894f5-1024.png, Accessed 2015/11/10
圖(2):參考橢球體/地球表面/大地水準面間的關係示意圖
資料來源: http://kiska.giseis.alaska.edu/input/west/proj/introgeophys/05_sea_surface_and_geoid/geoid_comp.gif, Accessed 2015/11/10
圖(3):地圖投影曲面示意圖-1
資料來源: http://2012books.lardbucket.org/books/geographic-information-system-basics/section_06/8c5c63aacfa3743ed4962745a77d782c.jpg, Accessed 2015/11/10
圖(4):地圖投影曲面示意圖-2
資料來源: http://www.progonos.com/furuti/MapProj/Normal/CartDef/MapDef/Img/devSurfaces.png, Accessed 2015/11/10
大地座標系統 Geodetic Coordinate System
地球是因為形狀不規則,無法以數學面來計算點的位置,為了要真正確定地面點的位置,必須定義一個與地球形體非常接近的橢球體,稱為旋轉橢球體或參考橢球體,它是一個形狀規則的能計算的數學表面。現在所用的大地座標系統是定義橢球中心位於地球質量中心,Z 軸指向平均旋轉軸,X 軸指向格林威治子午圈,Y軸與X、Z 軸相互垂直而形成一右旋直角座標系,這只是一個空間架構,還必須有一個形體來組成近似地球體的橢球體,這就是地球原子或橢球參數,依區域性的使用而不同。
大地水準面 Geoid
以地球質量為中心,為重力相等所構成的球面,通常是以平均海水面為大地水準面。若地球內部密度無變化,本身應為一完美之橢圓形狀,且非常接近真實地球形狀,然因地球之形狀與密度不規則,因此,大地水準面為一不規則面,無法透過一個數學方程式表達。局部地區可選用與該地區最密合的橢球體為基準。
大地基準 Geodetic Datum
所謂「基準」,是指一個真實或推論作為計算參考的依據。大地基準即是指作為大地測量坐標計算之參考依據。由於各應用研究地區的大地基準面均不甚相同,因此需要視情況選用與該地區最密合的「區域性」或「全球性」的大地基準。
地球是因為形狀不規則,無法以數學面來計算點的位置,為了要真正確定地面點的位置,必須定義一個與地球形體非常接近的橢球體,稱為旋轉橢球體或參考橢球體,它是一個形狀規則的能計算的數學表面。現在所用的大地座標系統是定義橢球中心位於地球質量中心,Z 軸指向平均旋轉軸,X 軸指向格林威治子午圈,Y軸與X、Z 軸相互垂直而形成一右旋直角座標系,這只是一個空間架構,還必須有一個形體來組成近似地球體的橢球體,這就是地球原子或橢球參數,依區域性的使用而不同。
大地水準面 Geoid
以地球質量為中心,為重力相等所構成的球面,通常是以平均海水面為大地水準面。若地球內部密度無變化,本身應為一完美之橢圓形狀,且非常接近真實地球形狀,然因地球之形狀與密度不規則,因此,大地水準面為一不規則面,無法透過一個數學方程式表達。局部地區可選用與該地區最密合的橢球體為基準。
大地基準 Geodetic Datum
所謂「基準」,是指一個真實或推論作為計算參考的依據。大地基準即是指作為大地測量坐標計算之參考依據。由於各應用研究地區的大地基準面均不甚相同,因此需要視情況選用與該地區最密合的「區域性」或「全球性」的大地基準。
地圖投影方式 Types of Map Projection
投影的定義即是將地球三維表面空間上的經緯位置,經由有系統的方式轉換至平面的座標,不同的投影方式會產生的不同變形:
使用者可依不同的實際應用,決定最適合的參考橢球體與大地基準,將立體位置有系統轉換成為平面位置。
大地基準與座標格式
原則上,地表上任何一個地理位置都可以用大地基準 (Datum)+座標格式 (Format/Grid) 兩個參數來標示。在台灣常聽到的 TWD67、TWD97、WGS84 等,都是大地基準,而經緯度、UTM (六度分帶)、TM2 (二度分帶) 、電力座標等,指的是座標格式。 例如埔里虎子山原點,雖然有不同座標表示方式,指的都是同一個地理位置。
台灣常用座標系統之比較
參考資料投影的定義即是將地球三維表面空間上的經緯位置,經由有系統的方式轉換至平面的座標,不同的投影方式會產生的不同變形:
- 距離
- 方向
- 面積
- 形狀
圖(5):不同地圖投影方式可能產生的變形示意圖
資料來源: http://www.progonos.com/furuti/MapProj/Normal/CartDef/MapDef/Img/Z1/aspects_all.png, Accessed 2015/11/10
使用者可依不同的實際應用,決定最適合的參考橢球體與大地基準,將立體位置有系統轉換成為平面位置。
大地基準與座標格式
原則上,地表上任何一個地理位置都可以用大地基準 (Datum)+座標格式 (Format/Grid) 兩個參數來標示。在台灣常聽到的 TWD67、TWD97、WGS84 等,都是大地基準,而經緯度、UTM (六度分帶)、TM2 (二度分帶) 、電力座標等,指的是座標格式。 例如埔里虎子山原點,雖然有不同座標表示方式,指的都是同一個地理位置。
大地基準 | 地球長半徑 | 地球扁率 | 虎子山座標 | 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經緯度座標 | 二度分帶座標(公尺) | 高程(公尺) | |||
TWD67 | 6378160公尺 | 1 / 298.25 | 120°58' 25.9750" 23°58' 32.3400" |
247342.198 2652335.851 |
556.451 |
TWD97 | 6378137公尺 | 1 / 298.257222101 | 120°58' 55.2886" 23°58' 25.9486" |
248170.787 2652129.936 |
578.955 |
台灣常用座標系統之比較
參考橢球體 | Geodetic Reference System 1967 (GRS 67) | Geodetic Reference System 1980 (GRS 80) | WGS 84 |
座標系統 | TWD 67 | TWD 97 | WGS 84 |
大地基準(Datum)位置 | 埔里虎子山 | 內政部8個GPS衛星追蹤站座標值 | 地球質量中心 |
地圖投影 | TM二度分帶 | TM二度分帶 | 六度分帶 |
座標單位 | 公尺 | 公尺 | 經緯度 |
備註 | 台灣舊座標系統 TM2(TWD 67) |
台灣新座標系統 TM2(TWD 97) |
|
- 大地座標系統與二度分帶座標,上河文化股份有限公司,Accessed 2015/11/10
- Keep Environment Nature's Blog,lwkntu,Accessed 2015/11/10
- 光子力研究所Blog,王和盛,Accessed 2015/11/10
-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Basics, Jonathan E. Campbell, Michael Shin, 2012/12/29
- Map Projection, Carlos A. Furuti, Accessed 2015/11/10
- Coordinate system, Wiki, Accessed 2015/11/10
- Map projection, Wiki, Accessed 2015/11/10
- List of map projections, Wiki, Accessed 2015/11/10
- Geodetic datum, Wiki, Accessed 2015/11/10
- A New Blondin System for Surveying and Photogrammetry, Federico Cuesta, Francisco M. Lopez-Rodriguez and Antonio Esteban, Sensors 2013, 13(12), 16894-16914; doi:10.3390/s131216894
- Reference Ellipsoids and Geodetic Datum Transformation Parameters (Local to WGS-84), Peter H. Dana, 1998/4/21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